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奥德赛黎明行动”


美英法等国正在展开对利比亚的海空军袭击。她们称这场战争为“奥德赛黎明行动”(Operation Odyssey Dawn)。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这是他针对伊斯兰国家发动的第三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发起的。这项决议以十票对零票通过。中,俄,巴西,印度和德国投了弃权票。中,俄没有行使否决权,主要是因为阿拉伯联盟也主张设立“禁飞区”。

但是头三波袭击已经超越了1973号决议允许的范围。西方实际上介入了利比亚内战,支持抗议者一方,打击卡扎菲政府军。这就改变了反政府抗议运动的性质。使卡扎菲所说的“西方殖民主义卷土重来”有了一定的可信度。我们说的“灾难”果然降临了。尽管西方口头上说不是针对卡扎菲个人,奥巴马和卡梅伦都说过卡扎菲必须下台。而且“联军”确实袭击了卡扎菲的住宅。

对于奥巴马来说,他明知继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再打一场针对伊斯兰国家的战争,后果严重。但是他经不起美国鹰派的压力。且不说新保守派拼命叫嚷战争,鹰派人物不仅包括共和党老好战分子如参议员麦凯恩和格雷厄姆;也包括奥巴马政府中的三员女将:国务卿喜莱利,她的高级顾问撒门萨.鲍尔和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喜莱利历来为了掌权而力图表现强硬。后二者则是主张“人道主义干涉”的干将。

反对扩大军事行动的仍是即将退休的国防部长盖茨。他在飞往俄罗斯的飞机上说,1973号决议为的是防止卡扎菲用他的军队残杀利比亚同胞。“如果我们外加(别的)目标,我想那就成了问题。”他还表示反对介入利比亚内战任何一方。“那基本上是要由利比亚人自己来解决的问题。”他还说几天之内,美国就将把作战的主要责任交给别人。美国仍将在联盟中扮演军事角色,但不是主导角色。奥巴马明确表示,美国的军事行动将是“有限度的”。美国不会派遣地面部队。

但是正如普鲁士将军毛奇(Helmut von Moltke)所说:“任何战争计划在遇到敌人时,都无法继续存在。”战争往往不是按照战争发起者的愿望发展的。美国军方已经担心,光靠空中打击,利比亚内战可能陷入僵局。因为外国的入侵,狂人卡扎菲反而得到利比亚西部和南部各部族更多的支持。

无论如何,西方以保护平民为借口实行的军事行动,反而造成了更多平民的死伤。原来主张设立“禁飞区”的阿盟秘书长穆萨强烈谴责西方屠杀利比亚平民。非盟自始就反对外国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俄国总理普金严厉批评美国轻率使用武力。

反对西方军事干预利比亚内战的呼声正在升高。人们问:军事打击利比亚政府军的借口是保护平民。那么,巴林和也门当局也在残杀抗议民众,最落后的沙特封建宗教政权派出一百五十辆装甲运兵车和二千名军人进入巴林;“海湾合作理事会”的另一个成员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派出五百名警察进入巴林镇压抗议运动。政府把所有的抗议领导人都投入监狱。西方为什麽对此置之不理?这一切都是在美国国务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国防部长访问巴林之后发生的。抗议者称沙特的入侵是不折不扣的占领。白宫发言人Jay Carney 却为沙特辩解说:“那不是入侵一个国家。”

美国要保护巴林国王哈利法,是因为巴林是美国第五舰队的基地。有三千名军官监管三十艘军舰和三万名水兵。为的是防范伊朗和支援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

美国避免批评沙特阿拉伯,是因为沙特是美国(除以色列外)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国。首先是要维持石油供应,要共同反恐,还要共同对付伊朗。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不止一次要求美国“砍掉(伊朗)蛇头。”

美国支持也门总统萨雷,是因为美国认为也门已经成为“基地”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

总之,美国对卡扎菲的利比亚实行双重标准,无法自圆其说。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说美国对待卡扎菲的一波三折。卡扎菲掌权四十二年,支持恐怖主义,镇压持不同政见者,被西方称为“疯狗”。1986年柏林一家夜总会被炸,两名美国人被炸死。里根总统为了报复,下令空袭的黎波里,炸死了卡扎菲的养女。198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利比亚特务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泛美103航班,炸死机上二百五十九人(其中一百七十人是美国人),并使地面十一人丧生。事情曝光后,1993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予以制裁。利比亚为了摆脱困境,自愿放弃核武计划,受到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布什的赞扬。2003年,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如今,又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西方究竟想干什麽?

美国国会指责奥巴马未经国会批准,擅自发动战争违宪。众议员库辛尼奇提出予以弹劾。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速战速决,全身而退。喜莱利访问埃及,企图改变阿拉伯革命的方向。但是盖茨说,时间不在美国方面。不论道路如何曲折,阿拉伯革命将向前推进。



2011年3月1日星期二

大中东的阿拉伯大觉醒


大中东 的阿拉伯民众纷纷起来抗议暴政统治。突尼斯水果贩子穆罕默德布阿齐齐自燃的星星之火已经蔓延到埃及,利比亚,也门,巴林,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吉布提,阿曼,阿尔及利亚,约旦,伊拉克和苏丹,还波及非洲的加蓬,喀麦隆,和津巴布韦,形成燎原之势。

突尼斯的本阿里已经出走。继他之后,跟他走得很近的总理穆罕默德甘努奇也被赶下台。埃及的穆巴拉克已经下野。“波斯湾合作理事会”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也汲汲可危。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拿出三百六十亿美元加工资,失业福利,减免债务,住房补贴,企图收买人心,稳住局势。

在利比亚,统治了四十一年的强人卡扎菲依靠他掌握的军队和雇佣军,正在打一场大规模内战。企图维持其暴政统治。

这些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民众起来抗议有个共同点:他们是自己要掌握命运,不但不求外来干涉,而且外来主动干涉,也被他们拒绝了。一向到处干涉的美国很想插手。甚至进行军事干涉。但是本阿里,穆巴拉克,和也门的萨雷以及沙特和约旦国王等等都是美国的附庸。她插手只能给抗议民众帮倒忙。所以奥巴马说他要跟盟国和“国际社会”联合行动。安理会果然通过决议制裁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限制卡扎菲及其家族高官旅行。但是抗议民众新建立的“全国利比亚理事会”(National Libyan Council)发言人Hafiz Ghoga 坚持完全不欢迎外国干预。他说,抗议者已经拿下国家的大部分。“人民将解放国家的其余部分。”他这话有些夸大。在卡扎菲军队的进攻面前,抗议者处于劣势。起义者内部意见不一。有一排希望外国干涉。

阿拉伯民众的自发抗议除利比亚抗议者被迫拿起武器之外,基本上是非暴力的,和平的。写了三卷巨著《非暴力行动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Nonviolent Action)的八十三岁学者Gene Sharp盛赞阿拉伯民众的抗议行动至少有两点是非凡的:一是他们不再害怕了。这对独裁统治者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后者总是要人民心怀恐惧,以便使他们服从,合作。人民不再害怕,统治者就无法控制局势了。

再就是他们图力保持非暴力纪律。只有利比亚局势不明朗。在那里,建立“禁飞区”的呼声很高。但是如果美英插手干涉,对于这场阿拉伯革命,将是大灾难。因为外国,特别是美国,插手,就严重损害了抗议者的合法性,改变了斗争的性质。

美国国内正在进行一场是否武力干涉的大辩论。参议院已经全体一致通过要求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迷信武力的鹰派人物共和党的麦凯恩,独立的利伯曼和民主党的凯利力竭声嘶,要求干涉。明智派的代表人物居然是即将退休的国防部长盖茨。他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说:“将来任何一位国防部长向总统建议,再派一支庞大的美国陆军进入亚洲,中东,或者非洲,就应检查他的头脑是否有毛病…。”言下美国入侵和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是错误的。他也反对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因为那就要轰炸利比亚。搞“禁飞区”其实就是战争行动。美国总统奥巴马举棋不定。他明白,在入侵和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如果美国再一次军事介入一个穆斯林国家,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利比亚,美国并没有好的选项。

那么,推动大中东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动力究竟是甚麽?

显然不是美国人所常说的激进伊斯兰“圣战”势力。恐怖组织“基地”没有起任何作用。即使是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也动作迟缓,没有发挥重大影响。

美国舆论指责伊朗。的确,在巴林,占人口百分之七十的什叶派起来反对居少数的逊尼派国王哈马德的歧视性统治。也门北部的反政府势力也是什叶派。但是这个反对派的核心是塞迪派系(Zaydi sect)。这个派系跟德黑兰的什叶派在神学和意识形态上都不相同,它反对霍梅尼主义。尽管伊朗政府企图居功,声明她支持抗议运动,但是并无任何具体行动。没有财政支援,也没有武器运送。

抗议运动主要是青年学生和包括社会底层的各阶层各界民众组成的。推动这个运动的主要是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特别是食品价格的飞涨。

在埃及,民众起来推翻的是美国大力支持,统治了三十年的穆巴拉克政权。美国给埃及的援助总额超过六百亿美元,其中大部是军援。军队控制了埃及国内产值的三成。穆巴拉克企图煽起民族情绪。他失败了。因为人民把他看作外国--美国的代理人。抗议者举的是埃及国旗。巴林的抗议者举的也是巴林国旗。不过广大阿拉伯抗议运动的反美色彩并不突出。他们没有冲击这些国家的美国大使馆。

经济因素,特别是食品价格飞涨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去年十二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简报说:全球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威胁世界食品安全。全球化使食品价格的波动迅速传到各国的国内市场。

去年秋天俄国的大火,摧毁了数十万英亩的粮食。加拿大的大雨和澳洲的水灾造成小麦大幅减产。阿根廷的旱灾损害了大豆收成。而中东进口的小麦占世界三成。世界食品价格指数去年下半年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二,在四十个国家引起食品暴乱,包括埃及,也门,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和津巴布韦。所有这些国家都在收入低,食品匮乏的八十个国家名单上。人民购买食品的花销占到他们可支配收入的七成。食品价格飞涨和统治者的腐败和穷奢极欲就使人民涌上街头。

大中东阿拉伯的大觉醒是一场宏伟的民众运动。也是一场非常复杂的革命运动。它是民族民主运动的延续。它将沿着甚麽方向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1年2月11日星期五

美國“大中東”政策的失敗


依靠美國绿背和聯调局训練的秘密警察SSIS維持残暴統治的埃及穆巴拉克政權 終於垮掉了。這不過是美國“大中東”(注)政策災難性失敗的最新突出表现。支撑這個政策的地缘政治結構正在大面積崩塌。

布什政府入侵和佔领伊拉克,企圖以這個兩河流域文明古國為突破口,實現中東各國的“民主化”,以鞏固美國對她所說的“大中東”這個能源豐富戰略要地的統治。但是事與願違。五千美軍戰死,數以十萬計伊拉克人被殺,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伊戰花費三萬億美元(包括今後若干年為大批傷兵提供醫療服務的費用)。而取代美國推翻薩達姆侯賽因政權的是親伊朗的什葉派穆斯林政權。

前總理馬利基在大選中,以微弱席位輸給了中情局“資產”,各遜尼派組織支持的阿拉維集團。我們早就預言(見去年九月十七日“無休止的戰爭”一文)為人們普遍忽視的反美教士薩德爾會成為“造王者”。馬利基正是依靠他曾經無情打擊過的薩德爾派,才得以組成伊拉克新政府。參加政府的薩德爾派堅持要美國占領軍如期在今年底以前完全撤出伊拉克。

美國“大中東”政策的一個核心考慮是支持和保護以色列。她發動伊拉克戰爭,全世界反對,極少數支持者當中,以色列最為突出。2006年,以色列發動“七月戰爭”,入侵並且野蠻轟炸黎巴嫩南部。美國國保持沉默,不予批評。真主黨武裝對以色列國防軍予以迎頭痛擊,成功地保衛了國土,從而大大提高了它的聲望和影響力。今年初,真主黨聯合它的盟友,退出內閣,搞垮了親西方的薩阿德哈里裡政府。

2005年一月,堅決反對以色列的哈馬斯以三分之二的優勢,贏得了加沙地帶的議會選舉。並且成功地把法塔赫派趕出加沙。選舉之民主,得到世界的公認。但是美以對加沙進行嚴密封鎖,把加沙變成一座大監獄,企圖扼殺哈馬斯。以色列並於2008年底2009年初,對加沙進行了殘酷的大規模轟炸和襲擊,打死一千多巴勒斯坦人。

一向鼓吹民主自由選舉的美國,只有選出“友好”政府,才予以承認。法國提供了先例。當“伊斯蘭救國陣線”(FIS)於1991年十二月輕易贏得了阿爾及利亞第一輪選舉後,“民族解放陣線”就取消了選舉,以軍隊控制了政府,並於次年在法國支持下,舉行軍事政變,鎮壓伊斯蘭組織。在隨後的內戰中,死了十五萬至二十萬人。

包括奧巴馬在內的歷屆美國政府斡旋以巴衝突,卻又跟以色列保持特殊關係,一味縱容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擴建殖民點,隔離牆和以色列專用道路,野蠻壓迫巴勒斯坦人,維基解密透露的文件表明,美國人依靠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法塔赫組織頭目阿巴斯不斷對以色列作出無原則的讓步。我們早就指出此人其實是以色列的代理人。如今已經名聲掃地。

奧巴馬增兵阿富汗。不但無法消滅塔利班,而且使得北約佔領軍傷亡不斷增加。自從2001年美軍入侵阿富汗以來,截至今年一月二十五日為止,聯軍已經陣亡二千二百三十七人。僅去年一年,死於土製爆炸裝置(IED)的聯軍就達七百十一人,傷三千三百六十六人。預計今年情況將會更糟。在阿富汗維持一名佔領軍,美國每年要花費一百萬美元。美國已經深陷阿富汗泥淖。結局不會比大英帝國和前蘇聯更好些。

美國在巴基斯坦進行的不宣而戰,無人駕駛飛機襲擊從2008年的三十五次,猛增到去年的一百二十四次。去年一共打死一千一百八十四人。其中大多數是無辜平民。進一步激起巴基斯坦人的反美浪潮。

在中東和北非發生了一系列政治地震。在中南半島沒有發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在這裡發生了。先是美國支持的突尼斯強人阿里,被“人民力量”趕下了台。緊接著美國的小伙計約旦改組了政府。也門總統薩雷宣布不再競選連任。他的兒子也不會競選公職。

最嚴重的事態發生在埃及。這並非偶然。埃及是僅次於以色列的最大受(美)援國。自從戴維營協議以來,埃及一共接受了五百億美元的美國援助,其中大部分是軍援。激進伊斯蘭之所以仇恨美國,跟穆巴拉克的野蠻統治有關。“基地”頭目本拉登的副手埃及醫生扎瓦西里就在穆巴拉克的監獄中受過酷刑。九.一一恐怖襲擊的主要角色穆罕默德阿塔是個埃及工程師。他的激進化也是穆巴拉克的國內政策造成的。

今天廣大的埃及人民起來反對穆巴拉克的暴政。他們勝利了。歷史的潮流滾滾向前。

美國當局至今仍然不肯徹底檢討和改變已經破產了的政策。會有好結果嗎?

(注)“大中東”這個詞是布什政府創造的。主要指穆斯林各國,包括伊朗,土耳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但是並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們這裡把北非的埃及和突尼斯和西亞的黎巴嫩也包括了進來。它們都是穆斯林國家。本文實際上批評的是美國的外交政策。





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中美過招 難解難分


前卡特政府國安顧問布熱津斯基把胡奧第八次會晤說成是三十多年前鄧小平訪美以來,最重要的中美高層接觸。這是因為經過去年的不斷摩擦,兩國有必要重新界定雙方合作的指導原則。他說:如果兩國不能鞏固和拓寬合作,將不僅損害兩國,而且將損害全世界。奧巴馬也提到鄧小平訪美,並且說,這次奧胡會將為今後三十年的美中關係奠定基礎。

美中兩國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按照一山不容二虎的邏輯,必然要進行你死我活的爭鬥。但是兩國關係再次界定為“積極,合作,全面”的夥伴關係。這就是說,中美雖然不是盟友,卻也不是敵人。兩國之間既有合作的廣闊空間;也會在許多個領域裡進行競爭,友好的競爭。

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不同於前蘇聯的擴張。更重要的是中美經貿關係千絲萬縷,十分緊密。這種關係是美蘇之間從來沒有過的。前蘇聯要打破美國主導的世界格局;中國則否,因為中國從中得益。所以中美之間大概不會打冷戰。奧巴馬說,美國歡迎中國的和平崛起,對世界對美國都有利。不過有個但書:“中國的崛起方式應該強化國際準則,國際規則,加強安全與和平。而不是在這個地區和全世界,成為衝突之源。”

正是在這些方面,美國不放心,很不放心。關於中美合作,會有很多報導和評論。本文著重談談兩國之間的競爭。

在胡錦濤對華盛頓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前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James A. Ryons 海軍上將一月十一日在南韓極右教士文鮮明辦的《華盛頓時報》上發表文章,“中國的帝國主義充分展現”,開宗明義宣稱“中國為了實現其帝國主義目標,在過去二十年內,出資實行一項前所未有的軍事擴張計劃。…無疑,中國人計劃使用他們現代化的解放軍以威脅或者直截了當的侵略,實現其擴張主義的目標。”

此話是不是有點荒唐可笑。中國的軍費只及美國的一個零頭;中國沒有像美國那樣,在一百三十多個國家裡擁有七百至一千個軍事基地;中國沒有像美國那樣發動並且仍然在打兩場侵略戰爭,…。如果說中國在搞擴張,那麼,美國搞的是甚麽?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正是美國當局特別是她的軍事情報集團的邏輯。

也是在胡奧會的前夕,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為的是加深兩軍交流,避免誤判導致衝突。但是蓋茨到日本就大談來自朝鮮和中國的“威脅”,聲稱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是強化美日同盟的理由。他說,美國保持在日本駐軍四萬七千人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為的是遏阻中國力量的增長。

蓋茨訪華期間,中國殲20隱形戰機試飛。蓋茨雖然懷疑中國的隱形技術,卻認為試飛是向他示威。他就此向胡錦濤提出問題。胡竟似乎不知道試飛之事。就此,美國官方和媒體大肆炒作。說甚麽中國領導約束不了軍方。甚至稱胡錦濤為“跛鴨”
主席。他們對中國軍方極不放心。

Ryons 引用現任美國太平洋海軍司令Robert P. Willard 的話說:中國發展J-20戰機和反艦彈道導彈(ASBM),威脅美國航母。再配合衛星網絡和地平線雷達等資產,就將不僅涵蓋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而且也涵蓋包括關島在內的第二島鏈。使美國的盟國日本,南韓,菲律賓和澳大利亞面對“變化中的威脅方程式”。所以他認為美國應該明確無誤地告訴中國領導人,如果部署ASBM,就是“不友好行為”。如果用來打擊美國航母,就等於襲擊美國本土。將遭到毀滅性反擊。

中國發展ASBM就使美國軍方發火。那麼美國對台軍售;在黃海跟南韓,日本大規模軍演,在西太平洋集中三艘航母;喜萊利公然糾集十一個國家向中國的核心利益南海主權挑戰。又該如何解釋?

中國軍內也有一些少壯鷹派人物,以空軍上校戴旭為代表。他在去年十一月十七日,在深圳發表長篇演說,把美國的對華戰略歸結為“經濟掏空,地緣包圍,軍事遏制,政治高壓,內外夾擊,持續干擾,還要加上個貿易圍堵。”他指責國人“畏懼戰爭,閉關鎖國,貪圖享樂”。他鼓吹尚武精神,主張“軍隊一定要確立鷹擊戰略思維,打出去。”

看來中美兩軍之間建立互信並不容易。所以“中美聯合聲明”強調要“進一步努力培育和深化戰略互信”,“推動兩軍關係健康穩定可靠發展。”堪可告慰的是,兩國不大可能打冷戰,更不可能打熱戰。因為任何一方都無法打贏另一方。“和則兩利;鬥則俱傷”不但俱傷,而且傷及全世界。

這次奧巴馬在會談中,把人權擺在突出的核心地位。他於十三日在白宮第一次會見反華學人和華人異議人士黎安友,查建英,保羅.葛維寶(耶魯大學中國法律中心創始人,主任),包柏漪(作家,前駐北京大使洛德夫人)和李小榮(音譯Li Xiarong),企圖利用人權問題將中國的軍。奧巴馬說,尊重人權會使中國人更加能夠發揮創造潛力。這話有道理。美方還擔心中國人權紀錄欠佳,會導致政權不穩定,影響內外政策。這個擔心也不無根據。

胡錦濤指出,中美關係歸根結底需要得到兩國人民的支持。他在美國國會和面對美國記者時,氣氛並不那麼友好。說明有必要擴大人文交流,以促進互相了解和尊重,有利於實現互利雙贏。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谁害怕事实真相曝光?


Charles Dickens说:“没有任何东西比简单的真理更强有力。”

谁害怕事实真相曝光?

最近WikiLeaks 披露了它掌握的二十五万份美国外交电报的一小部分。美国当局慌了手脚,动用国家机器和盟国力量,竭力施压,把WikiLeaks的创始人阿桑吉投入监狱。并且宣称此人的披露,跟1971年Daniel Ellsberg披露“五角大楼文件”不同,不负责任,危害性极大。

Ellsberg和他“山姆.亚当斯争取情报真实”(注)组织的伙伴们发表声明,予以驳斥,表示支持WikiLeaks, 说它把透明度精灵从很浑浊的瓶子里释放了出来。依靠黑箱作业的美国权势集团力图把精灵塞回瓶子里去。声明引用《真理报》(是的,就是俄国的《真理报》)的话:“WikiLeaks做的是使人们懂得为什麽那么多美国人政治上冷漠。。。说到底,掌权者干的坏事令人窒息,引发的无力感使人瘫痪,特别是当政府干坏事的人几乎总是能够逃脱他们的罪责,不受惩罚。”

其实完全不必靠《真理报》来揭发美国权势集团。Noam Chomsky早就论述过美国权势集团制造和控制舆论,蒙蔽了大多数美国人,使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随大流,缺乏好奇心,无知,冷漠,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感到奇怪,为什麽阿桑吉被捕,却没有人出来为自由表达意见而抗议。

Ellsberg等人的声明说:“美国人民应该感到义愤,他们的政府把享有自由,正义,宽容 和尊重人权声誉的国家变成沉迷于犯罪,掩盖真相,不公正,和假冒为善的落后角落。”

在美国,抗议的声音微弱。权势集团谴责WikiLeaks的声音却响彻云霄。国务卿喜莱利指责WikiLeaks的披露是“对国际社会的攻击”。国防部长盖茨称阿桑吉的被捕是“好消息”。纽约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Peter King 把它说成是“恐怖主义”。参院少数(共和)党领袖Mitch McConnel(赵小兰的丈夫)说,阿桑吉是“高科技恐怖分子”。参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加州联邦参议员Diane Feinstein要求按1917年的反间谍法检控阿桑吉。曾经争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前阿肯色州长Huckabee要求把透露外交电报的人处死。美国媒体也群起帮腔,一片喧嚣。

他们恼羞成怒,因为WikiLeaks的披露刺到了他们的痛处。那些电报具体地描绘了美国外交官们如何搞密室交易;胡乱议论外国领导人。使美国外交界胆战心惊,无地自容。最严重的也许是透露了喜莱利下令外交官们刺探联合国秘书长以及外国外交官的个人信息,诸如飞行常客(frequent flier),信用卡号码,等等,以便追踪他们的行动。外交官成了间谍,密探!
美国外交官在电报中议论外国领导人,说德国总理默克尔“躲避风险,很少创意。”俄罗斯总理普金是“头号狗”。阿富汗总统卡尔赛:“为偏执狂所驱使。”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所到之处,都有一名乌克兰籍“性感金发女护士陪伴”。意大利总理贝勒斯孔尼被指“越来越成为普金在欧洲的代言人”(因为他收到贵重礼物和获利丰厚的能源合同)。

这些外交电报涉及面广。尽管很少新的惊人透露,却以大量具体细节说明了原来知情人已经一般地了解的问题。包括前文所说的美国跟巴基斯坦同床异梦。这里仅补充一条:也门总统萨雷对彼得雷乌斯将军表示,他会掩盖美国用导弹打击在也门同“基地”有联系恐怖组织的事实,“我们将会继续说,那些炸弹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

美国政府迫害WikiLeaks和阿桑吉,遭到国际社会广泛的抨击。发表电报的英国《卫报》说,美国官方的反应简直近乎神经错乱。这家报纸还指责美国当局施压要
Amazon 和 eBay 关掉WikiLeaks的网址,剥夺其服务器是“恶毒,协调一致,简直是全面(封锁)。”极具讽刺意味,“现在所谓的自由民主国家居然要封闭WikiLeaks.” 该报指出:一年前,喜莱利发表一篇关于互联网自由的讲话,指责中国对谷歌的攻击。她说:“即使在权威主义的国家,信息网络也能够帮助人民发现新事实,从而促使政府更加负责任。”该报说,“现在读来,喜莱利的这篇讲话像是一篇讽刺挖苦的杰作。”

普金也为抓到美国的把柄而高兴。他说:“如果(美国)是个充分发达的民主国家,为什麽要把阿桑吉关进监狱。那是民主吗?”他说:俄国有句谚语“锅指水壶黑!”乡下人说:“别人的牛能哞。你家的牛得禁声。”

《德意志金融时报》说:“美国的名声已经受到损害。阿桑吉的新烈士地位将使美国更加名声扫地。”

《柏林人报》说:“美国正在背叛她立国的迷思:信息自由。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冷战以来,他们第一次遭到威胁,可能失掉在全球控制信息的能力。”

研究美国的法国学者Nicole Bacharan说:“现在有两派,一派认为美国的外交效率高,了解世界,影响是积极的。另一派不信任美国外交要达到的目的。”使她惊奇的是在法国,亲美派比反美派更加严厉。

批评者当中还包括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Navi Pillay。她说,对承担付款的Master Card(还有Visa)施加压力,不让它们处理給WikiLeaks的捐款,使她感到关切,她认为这类行动违背WikiLeaks表达意见的自由。

尽管阿桑吉仍在坐牢,WikiLeaks 还有大量美国外交电报将要发表。对此,美国当局束手无策。

注:Sam Adams Associates for Integrity in Intelligence(SAAII)是一批前中情局的同事以及仰慕Sam Adams的其他人员,以他为榜样,敢于向当权派讲真话。其成员除美国人外,还包括在丹麦和英国因讲真话而遭迫害的前情报分析员等。




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

美国巴基斯坦同床异梦


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已经打了九年有余。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巴基斯坦能否帮助摧毁其西北边境部族地区的“基地”和塔利班庇护所。在这个问题以及核材料等问题上,美巴各有自己的打算,有时合作,更多的是或明或暗的对抗,双方对彼此怀有戒心。最近,专门透露秘密文件的WikiLeaks发表的大量美国外交电报生动地说明了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

2008年七月,布什总统秘密命令美国特种部队越境进入巴基斯坦活动。九月初,一支海军“海豹”突击队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越境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目标。声称打死二十多名起义军。遭到巴方强烈抗议,指美军越境非法,被击毙的大多是平民。巴国军队参谋长卡亚尼说:军队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国家主权。“任何外国军队都不允许在巴国境内从事作战活动。”

据美国驻伊斯兰堡大使馆2009年十月九日的电报,这一事件以后仅仅一年,2009年九月,第一批美国特种部队四人就跟巴军一道,在巴基斯坦境内部族地区活动。此举显然得到卡亚尼的同意。巴军方态度的这一改变当时的美国驻巴大使Ann W. Patterson 称之为“巨变”(sea change)。她得意地声称,这是美方不懈努力改善关系的结果。

一个月后,又有两组特种部队每组六人进驻巴军在南北瓦吉瑞斯坦的基地。他们的任务是提供“情报,监察和侦察支援”(ISR—军方用语为“一般作战顾问”’general operational advise’,以及建立由中情局操纵的无人驾驶飞机提供的现场卫星信息。

美国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境内进行进攻性作战,由美国在巴基斯坦的防务代表办公室协调。这支“前进作战部队”(forward operating troops)由精锐的海军“海豹”(Navy Seals),“三角洲”部队(Delta Force)和陆军突击队(Army Rangers)组成。五角大楼发言人Geoff Morrell 承认总数有几十人之多。据《民族》周刊报道,黑水雇佣军也在巴基斯坦政府同意和允许下,在巴境内活动。

其实美军特种作战部队早在2008年就已经进入巴基斯坦。只不过当时的任务限于训练巴军。参与积极作战部署看来是得到卡亚尼的允许。

美国特种部队在部族地区参与战争行动双方都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因为巴基斯坦广大公众反美情绪高涨。这类活动极端敏感。

在特种部队进驻部族地区的同时,CIA的无人驾驶飞机使用“地狱之火”导弹攻击行动也大大地增加了。去年十二月八日,“基地”领导人萨雷索马里在北瓦吉瑞斯坦被这种导弹打死。据“新美国研究所”的资料,去年无人驾驶飞机一共打死四百到七百人。其中许多人是无辜平民。因而进一步激起民愤。批评者指无人驾驶飞机袭击得不偿失。

巴基斯坦政府总是公开地谴责无人驾驶飞机的袭击;背地里则默许,乃至支持。政府高官当中唯一从未公开谴责无人机袭击的是亲美总统查达里。此人领导的民选文官政府跟掌握实权的军方矛盾很深。查达里曾经告诉美国副总统拜登,他担心军方会“干掉我”。

美国的外交电报给人们总的印象是巴基斯坦军方不会跟美方彻底合作,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因为巴军方认为美军迟早将撤出阿富汗,他们需要依靠阿富汗塔利班,特别是袭击美军最致命的哈卡尼集团,以对付印度在阿富汗的势力。Patterson在一份电报中说,美国再给巴基斯坦更多的钱和军事援助也不足以促使巴军方放弃支持阿富汗塔利班。因为巴军方认为那是对付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她提出跟美国全球战略不同的意见:美国跟印度改善关系,只会把巴军方更进一步推向哈卡尼和它依靠在克什米尔打击印军的Lashkar-e-Taiba集团。

美巴战略目标不同:巴基斯坦要对付她的大敌印度;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双重目标是打败“基地”和防止巴基斯坦的核材料落入恐怖分子手里。

去年五月二十七日, Patterson在给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巴基斯坦有相当数量的高度浓缩铀储存在一座研究性核反应堆附近已经多年。如果落入恐怖分子手里,足够制造若干枚“肮脏炸弹”,甚至一枚真正的核弹。但是巴国政府不肯按照两年前的协议,让美国把这批核材料运走。十一月二十九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巴基斯坦已经明确地拒绝了美国关于转移核燃料的建议。”声明没有提核燃料是美国提供的,美国保留收回废燃料的权利。

外交电报还表明,美国竭力阻止巴基斯坦获取能够增加核弹爆炸力的氚。

美国拉拢印度围堵中国,向印度提供尖端武器,并且表示支持印度进入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这是美国巴基斯坦同床异梦的总根源。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美国围堵中国的大动作


前不久,奥巴马总统访问印度,印尼,韩,日四个亚洲国家。国务卿喜莱利访问关岛,越南等八个地区和国家,几乎巨细无遗地涵盖了除中国外的整个亚太地区。围堵中国的态势昭然若揭。

美国不是“重返”亚太,她从来没有离开过。用喜莱利的话来说,她是要加强对亚太地区的领导。因为“二十一世纪的大部分历史将要在亚洲书写。”她说,总统和她本人的访问以及相关的行动说明,美国搞的是“前进部署”外交(”forward-deployed” diplomacy),动员了全部外交资产,包括最高级官员,发展专家,深入亚太地区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首都…。

美国动员的当然不只是外交“资产”,喜莱利强调了美国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人员“保护边界,巡逻水域”…的贡献。美国要用她的外交,防务和发展(三D)来“改善安全,提升繁荣和推广我们的价值”。

兴师动众为了对付谁?喜莱利点名缅甸,北朝鲜,还有“大力建军,搞令人焦虑的领土纠纷”尽管不点名,指的是谁也是再清楚不过了。她对于亚洲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姬,达赖和刘晓波的处境表示遗憾。

这里要特别说一说,美国拉拢印度抗衡中国这步棋。继布什2005年,违背核不扩散条约,跟印度搞“民用”核合作之后,奥巴马访印,提出放宽敏感技术尖端武器对印出口,特别是表示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安抚了印度的担心:美国似乎对中国的兴趣超过了印度。华盛顿的“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也怕美印“迅速扩大的关系已经停顿了下来”。该中心高级研究员Robert D. Kaplan写道:“美国跟中国成为大国对手,印度向哪个方向倾斜,可能决定二十一世纪欧亚地缘政治的走向。”

Kaplan 五年前,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长篇文章“我们将如何打中国”(How We Would Fight China),认为“美国跟中国在太平洋的军事竞赛将界定二十一世纪。而中国将比俄国更难对付得多。”

喜莱利说,“印度和美国对于彼此从来没有这麽重要过。”她说,这两个最大的民主国家,因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团结起来。今年早些时候,美印开展了战略对话,谈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印度进一步融入东亚。美国认为印度在这个地区以及全球舞台上扮演一个关键性的角色。这次奥巴马访印,最优先的考虑就是重新肯定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把美印伙伴关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美国勾结越南对抗中国,同样值得注意。七月间,喜莱利在东亚峰会上提出南中国海主权归属问题。她不顾中国关于南海岛屿主权属中国核心利益的立场,声称美国不支持任何一国拥有南海主权,从而把有关南海主权的争端国际化了。她还还宣称美国在南海也有国家利益。这是对中国的严重挑衅。

喜莱利是利用美越庆祝外交关系正常化十五周年的机会到河内大放厥词的。她说,美越合作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是十年前无法想象的。两国外交和经济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富有成效。两国最近还扩大了关于海上安全以及其他与防务有关问题的讨论。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跟越南海军还进行了联合海上救难演习。喜莱利高兴地声称越南今年第一次邀请美国作为客人,参加东亚峰会,从而开辟了关键性的合作新渠道。

美国主导亚太地区的战略基础是她的五个盟国:日本(被称为美国在这个地区活动的“基石”,南韩(美韩联盟被称为地区稳定与安全的“关键”),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纽约时报》说, 美国已经纠集了十二个国家组成一条全方位围堵中国的战线。

中国也正在积极展开争取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个地区,美国的整合能力远远超过了中国。不过美国也认识到美中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你输我必赢;你赢我必输),她在许多方面需要中国的合作。她担心的是,中国军中有些少壮派敌视美国。不过即使是被乔姆斯基称为“极右沙文主义者”的Kaplan也认为中美若是打起来,很难说会有甚麽结局。有的寄希望于中国政权改变;有的希望大大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总之,那是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

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

为什麽美中摩擦不断?


中国的崛起是当代最重大的事件。尽管中国一再强调她的崛起是和平的,世界头号霸主美国仍然感到不安。

二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华盛顿共识”,就是美国必须保持军事绝对优势,不容挑战。2002年九月,布什政府摈弃“威慑”理论,发表以发动先发制人战争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明确地提出了这一点。但是这并不新鲜。早在1980年大选时,里根挑战卡特,两党互相攻击,但是却有一个共识:共和党的竞选纲领说:美国的使命要求美国“达到美国人民所要求的军事优势地位。”民主党的纲领说得更露骨:“美国的军事力量是而且必须不被超过。”

尽管中国的军事力量仍然远不及美国,却是唯一有能力挑战美国的国家。所以美国国会要求五角大楼每年要做出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评估,并且竭力夸大中国的国防预算,特别指责中国发展远洋海军,对于有能力摧毁航母的东风21D导弹“感到震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台军售,质疑南海主权,在黄海和靠近中国的其它海域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竭力施压要人民币升值,…,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一度把两国关系搞得颇为紧张。

经过九月二十三日,温家宝总理在纽约会见奥巴马总统和十月十一日梁光烈国防部长在河内会见盖茨防长,两国政府和军方关系基本上回到正常轨道。双方都看到两国关系已经超出了双边范围,影响及于全世界;两国的共同利益超过分歧,具有广泛的合作领域,表示愿意继续推进两国积极合作的伙伴关系。

至于促进战略互信,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则基本上是口头上的良好愿望。

制造舆论,抨击中国的不仅限于美国的军事-情报集团,华盛顿智库,共和党政客和新保守派媒体。这些右翼组织夸大并且强烈攻击中国的军费支出。所谓的“左派”也指控中国要对过去二三十年来美国失掉的制造业就业机会负责。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已经成为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中的一个议题。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互相指责对方让美国人的就业机会输出到中国。他们把美国的不景气归罪中国,把中国当做替罪羊。至少有数十名候选人指责对手过于同情中国,使美国经济遭受损失。民主党籍众议员Zack Space 攻击共和党对手Bob Gibbs 支持自由贸易政策,把俄亥俄州的就业机会送给了中国。他的电视竞选广告画面是一条巨龙,旁白是以讽刺的口吻用中国话说:“谢谢,Gibbs先生。”

西维吉尼亚共和党候选人Spike Maynard 在电视广告中使用中国音乐和毛主席像,攻击民主党籍对手Nick Rahall 支持在中国创造风力发电机就业机会的议案。一些共和党人攻击奥巴马政府的刺激经济计划,声称该计划帮助中国创造了二十亿美元的风力涡轮机技术就业机会。

据四月份庀祐舆论调查,美国人有百分之四十一认为中国是最大的经济强国;人数略多于指美国是最大经济强国的公众。所以历来对中国不友好的众院议长佩罗西要把中国当作众矢之的。

美国对中国缺乏战略信任,突出表现在“国家安全署”(NSA)阻止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购买华为设备问题上。去年底,AT&T打算为其新一代电话系统向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购买数亿美元设备。NSA给AT&T高级主管打电话,警告他要想继续跟政府做利润丰厚的买卖,就不要买华为的设备。结果,AT&T向瑞士Ericsson和巴黎的Alcatel-Lucent买了设备。NSA担心华为会在美国电讯网络中,搞秘密窃听。《华盛顿邮报》说:“尽管奥巴马总统说美国欢迎中国崛起,美国政府的很大部分把中国看作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奥巴马最近宣布国安顾问James Jones 将军辞职,将由他的副手Thomas E. Donilon接替。中国媒体在报道此消息时,说Donilon 曾任各种职务,经验丰富。却没有提到关键的一点。此人主张“重新平衡”(rebalance)美国的外交政策,迅速撤出伊拉克,更多聚焦于中国,伊朗和其它新兴的挑战。

美国一些人,例如曾经当过佩罗西助手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ESRC)副主席Carolyn Bartholomew, 担心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宁可采用中国的发展模式,而拒绝二战以来处于主导地位的美国模式。

尽管美国工会“劳联-产联”(AFL-CIO),“经济政策研究所”(EPI)和“美国制造业联盟”(AAM)等为了自身的特殊利益而反华,政客们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考虑,攻击中国。美国还是有一批明白人,如德克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James Galbraith,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学诺奖获得者 Joseph Stiglitz, 麻省理工学院的Alice Amsden 等。《左派商业观察家》杂志发行人 Doug Henwood 批评美国由来已久的“黄祸”论,要求美国人正视自己的问题。美国人的确有必要好好照照镜子。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独一无二的“暗杀公司”


美国发现以反恐的名义发动战争,占领一个国家,对付难以消灭的起义军,既旷日持久,又付出太高血和金钱的代价。因而开辟另外一个战场:利用无人驾驶飞机,巡航导弹和特种作战部队,追杀“基地”及其盟友,在世界许多地方,包括并非跟美国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不受行政和立法当局节制的秘密战争,即搞世界历史上空前的,独一无二的“暗杀公司”。

用奥巴马首席反恐顾问John O. Brennan的说法,就是不用“榔头”,而用“外科手术刀”。

在彼得雷乌斯担任中央指挥部司令期间(2008年十月至2010年七月),他接到秘密指令,允许他在阿富汗,伊拉克,伊朗,脱离了俄罗斯的前加盟共和国,也门,索马里,沙特阿拉伯,肯尼亚,非洲之角,以及他认为必要的任何其它地方,进行暗杀活动。地域之广阔,手段之残酷,行动之诡秘,都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

五月二十五日,美国军方执行秘密使命,对也门边远的沙漠地带马瑞布省的“基地”分子进行了打击,使用了巡航导弹和猎兔狗式垂直升降飞机。奥巴马政府官员声称打死了数十名正在策划袭击的“好战分子”。但是同时也打死了受人尊敬的该省副省长贾比尔.沙布瓦尼。

为了报复,当地族人袭击了一条石油管道。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就此事件大肆宣传。大大激发了也门人的仇美情绪。

那是去年十二月以来的第四次袭击。也门成为美国“手术刀式”战法的试验场。美国官员说,也门已经成为“基地”及其同伙的重要基地。去年圣诞节,企图炸毁越大西洋民航机的尼日利亚青年阿卜杜穆塔拉布其行动就是由阿拉伯半岛(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基地”组织协调的。

美国的历次袭击都得到也门政府及其领导人萨雷的同意。五角大楼和中情局在过去一年内,已经大大增强了美国驻撒那大使馆的人员配备。

去年十二月十七日,美国在也门进行了第一次打击。目标是南部阿布延省据说是“基地”的训练营。也门政府报告说,空袭炸死了大约三十四名“基地”战士。另外与此相协调的地面袭击,抓获了一批俘虏。也门报界立即指出袭击是美国进行的。“基地”利用被炸死儿童的电视镜头,组织抗议大会,由“半岛”电视直播。

美国军舰发射的巡航导弹载有违背战争法的子母弹。据也门议会调查,“基地”营地附近的两个家庭,至少有四十一人被炸死。四天之后,又有三名平民被炸死和九名平民被炸伤,因为他们踩了未爆炸的子母弹。美国使用子母弹由大赦国际以文献证实,遭到人权组织的谴责。美国官员说,无人驾驶飞机都用在轰炸巴基斯坦目标,在也门只好使用巡航导弹。

美国在也门进行的第二次袭击是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巡航导弹的目标是萨那东南四百英里的边远山谷拉法德。也门当局说打死了数十名“基地”分子,包括“基地”也门负责人纳赛尔.吴海西及其副手赛义德.阿里.石河里。但是他们后来承认,这两人都安然无恙。

今年三月十四日的袭击比较成功。打死了贾米尔.安巴里。为了报复,“基地”于六月十九日以“安巴里烈士支队”的名义袭击了阿登的政府安全大院,打死十一人。

《纽约时报》说,尽管美国不断袭击,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生存了下来,而且并无被削弱的迹象。他们前不久对也门军队的护运车队进行了多次致命袭击。并且开始在网上发行第一份英语杂志。

也门政治分析家阿卜杜.嘎尼.厄尔亚尼说:“我认为这些袭击总地说,产生负作用。”

也门这片试验场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来主管这场“影子战争”?中情局应该把也门袭击当作“秘密行动”接收过来,由美国政府推行而不需得到也门政府同意吗?但是这类“秘密行动”依法应该由总统授权,并且必须正式通知国会两院情报委员会。美国军方目前在也门搞的所谓“特别达致计划”(Special Access Programs)没有这种法律义务。

奥巴马政府要求扩大暗杀行动,加速了中情局演变成为不仅是间谍机构,而且是准军事组织,从而降低了从事准军事行动的门槛。在巴基斯坦山区,中情局扩大了无人驾驶飞机袭击的范围,不仅打击“基地”的领导人,而且打击疑是敌人的大院和后勤车队,大大增加了伤害无辜平民的机会。《纽约时报》去年十二月写道:“历史上第一次一个文职情报机构使用机器人执行军事使命,在并未跟美国处于正式战争状态的国家里,选择杀人对象。”

五角大楼变得越来越像中情局。特别作战部队除进行暗杀之外,开始执行原来由文职机关执行的间谍使命。据报道,他们的人数已经增加到一万三千人。仅阿富汗和伊拉克,就有九千人。他们的行动更加诡秘,比传统的中情局行动更加不受国会监督。

由于活动范围扩大,政府雇佣了大批私人承包商,把重要使命托付给不对任何人负责的私人军队。

主要依靠无人驾驶飞机和特种作战部队的暗杀公司如此猖狂,AlterNet的Fred Branfman把它归罪于彼得雷乌斯。他在八月二十四日上网的文章中写道,越来越偏重暗杀行动,发生在彼得雷乌斯主持军务的时候。那时,军方许多人认为暗杀比“增兵”(surge)更加重要。彼得雷乌斯任命麦克里斯朵尔为阿富汗联军主帅,就是因为麦克里斯朵尔任“联合特种作战指挥部”(JSOC)司令时的业绩,包括炸死伊拉克“基地”领导人阿布.穆萨卜.扎卡维这一大吹大擂的胜利。Branfman引用《纽约时报》说:彼得雷乌斯在2009年九月,秘密扩大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暗杀的队伍,只对军方负责,不受国会监督,甚至也不受总统本人监督。

奥巴马政府大大扩大了无人驾驶飞机在巴基斯坦的攻击。2009年大型无人机Reaper总飞行时间为25,391小时。今年预计将达二十五万小时,即为去年的十倍。彼得雷乌斯的顾问,退伍澳洲陆军上校David Kilcullen在国会作证说:“2006年以来,我们杀了十四名基地高级领导人,同时炸死巴基斯坦平民七百人。我们有必要取消无人驾驶飞机。”

很明显,无人驾驶飞机的杀人行动引起穆斯林世界的反美仇美情绪。使美国更加不安全。阿卜杜穆塔拉布企图炸毁越大西洋航机,沙赫扎德企图爆炸时代广场,都是因为他们仇恨无人驾驶飞机的杀人行动。

但是奥巴马政府不但没有取消无人驾驶飞机暗杀,反而扩大了袭击范围。联合国司法程序以外行刑特别代表Philip Alston说:“这种强烈宣告但是缺乏明确定义的不负责任杀人许可状不是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可以拥有的权利将严重损害保护生存权利和防止司法程序以外行刑的规则。”

多行不义必自毙。暗杀公司会有好下场吗?


2010年9月10日星期五

美国文职官员能够控制军方吗?


奥巴马总统已经把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还将在明年底以前,撤出全部驻伊美军。明年七月起,他将开始减少驻阿富汗美军。论者认为美国政府正在实行“战略收缩”,以便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特别是失业问题。奥巴马已经提出五百亿美元,修补美国基础设施,刺激经济的计划。

但是美国军方反对“战略收缩”。《外交政策》秋季号刊载Fred Kaplan文章。作者访问国防部长盖茨,归纳后者的意见为两条:“他主张大幅增加军事预算…。他反对任何减缓美国的全球军事存在。”

驻伊美军司令奥迪尔诺将军一再强调美军在2011年以后继续留驻伊拉克的可能性。他对CBS新闻的Bob Schieffer说:“如果(伊拉克人)提出他们可能要求我们留驻长一些时间,我们肯定会予以考虑。”路透社还报道说,奥迪尔诺设想“如果(伊拉克)安全部队完全失败,或者政治分歧导致伊拉克安全部队分裂,美国军队可能恢复扮演战斗角色。”其实,早在奥巴马刚入主白宫还不到一个月,2009年二月,奥迪尔诺就放出空气,要在2011年以后,留下三万五千美军,驻在伊拉克。

这不只是奥迪尔诺个人的意见,而是军方和五角大楼文职官员的长期观点。去年底,盖茨就建议跟伊拉克新政府进行新一轮谈判,有可能延长美军驻伊许多年。

至于阿富汗,被美国政客奉为天神的将领彼得雷乌斯,在接替麦克里斯朵尔出任阿富汗联军总司令六个星期以后,就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媒体宣传运动,渲染在阿富汗取得的“进展”,巧妙地,却又是毫不含糊地跟奥巴马明年七月开始撤军的主张唱反调。他先后接见《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两大报的记者,战争吹鼓手Dexter Filkins 和 Rajiv Chandrasekaran,接着又出现在NBC周日的“会见报界”节目和CBS的晚间新闻节目,蔚为军方/媒体联手鼓吹战争的奇观。

军方/媒体联手当然非自今日始。从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起,就有一批退休军官成为媒体的顾问和评论员,从军方的观点和角度,为观(听)众和报刊读者讲解和分析战争的发展。媒体记者随军采访,受到军方的节制,成为军方的传声筒。这里还不能不提到鼓吹军事帝国主义到疯狂程度的《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Charles Krauthammer。他是拥有大批读者的极有影响作者。

被反战人士称为“War Party”的势力还包括一大批智库“学人”和退休军人,如布鲁金斯研究所的Michael O’Hanlon和Kenneth Pollack,;新保守派大本营美国企业研究所鼓吹“增兵”(surge)的始作俑者Frederick Kagan和他的夫人Kimberly Kagan;新美国安全中心总裁退休中校John Nagl和该中心研究员前陆军军官Andrew Exum;澳大利亚前步兵军官,彼得雷乌斯的重要顾问David Kilcullen,等。他们为军方出谋划策,制造舆论,能量可观。

共和党人绝大多数是主战派。在这些势力的支持下,军方敢于公开跟奥巴马政府唱反调。今秋即将退休的海军陆战队司令James Conway将军八月下旬抨击奥巴马明年七月开始减撤驻阿富汗美军的计划:“在某些方面,我们认为当前(这个计划)大概会给我们的敌人以支持。”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将军攻击国债,认为庞大的国债将妨碍经济发展,从而妨碍军费的增加。尽管美国国债庞大正是因为她发动战争,拼命扩军。穆伦的主张正是为了进一步扩军而提出的。

军方公然跟行政当局唱反调,根本违背美国文职官员控制军队的传统。怎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因为奥巴马哈佛法学院出身,缺乏军事和外交经验。他延用布什政府的盖茨为国防部长。《纽约时报》的Peter Baker说:盖茨是总统“最重要的导师”。战争使得军方势力坐大。从经费来看,五角大楼的预算为国务院的十二倍。国务院成为国防部的附庸。这就使五角大楼主导美国的外交防务政策。

奥巴马称赞“我国的军队是国家的栋梁”(“steel in the ship of state”)。他任用军人担任政府要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James Jones是退休海军陆战队四星将军;负责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副国安顾问,亦称“战争沙皇”的Douglas Lute是陆军中将;驻阿富汗大使Karl Eikenberry是退休陆军中将;国家情报署负责人原为退休海军将军Dennis Blair,现由退休空军中将James Clapper接替。

总司令奥巴马基本上要听从军方的意见就丝毫也不奇怪了。“战略收缩”云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是个值得人们拭目以待的问题。在全球维持美国长期军事存在将仍然是美国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