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

为什麽美中摩擦不断?


中国的崛起是当代最重大的事件。尽管中国一再强调她的崛起是和平的,世界头号霸主美国仍然感到不安。

二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华盛顿共识”,就是美国必须保持军事绝对优势,不容挑战。2002年九月,布什政府摈弃“威慑”理论,发表以发动先发制人战争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明确地提出了这一点。但是这并不新鲜。早在1980年大选时,里根挑战卡特,两党互相攻击,但是却有一个共识:共和党的竞选纲领说:美国的使命要求美国“达到美国人民所要求的军事优势地位。”民主党的纲领说得更露骨:“美国的军事力量是而且必须不被超过。”

尽管中国的军事力量仍然远不及美国,却是唯一有能力挑战美国的国家。所以美国国会要求五角大楼每年要做出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评估,并且竭力夸大中国的国防预算,特别指责中国发展远洋海军,对于有能力摧毁航母的东风21D导弹“感到震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台军售,质疑南海主权,在黄海和靠近中国的其它海域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竭力施压要人民币升值,…,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一度把两国关系搞得颇为紧张。

经过九月二十三日,温家宝总理在纽约会见奥巴马总统和十月十一日梁光烈国防部长在河内会见盖茨防长,两国政府和军方关系基本上回到正常轨道。双方都看到两国关系已经超出了双边范围,影响及于全世界;两国的共同利益超过分歧,具有广泛的合作领域,表示愿意继续推进两国积极合作的伙伴关系。

至于促进战略互信,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则基本上是口头上的良好愿望。

制造舆论,抨击中国的不仅限于美国的军事-情报集团,华盛顿智库,共和党政客和新保守派媒体。这些右翼组织夸大并且强烈攻击中国的军费支出。所谓的“左派”也指控中国要对过去二三十年来美国失掉的制造业就业机会负责。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已经成为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中的一个议题。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互相指责对方让美国人的就业机会输出到中国。他们把美国的不景气归罪中国,把中国当做替罪羊。至少有数十名候选人指责对手过于同情中国,使美国经济遭受损失。民主党籍众议员Zack Space 攻击共和党对手Bob Gibbs 支持自由贸易政策,把俄亥俄州的就业机会送给了中国。他的电视竞选广告画面是一条巨龙,旁白是以讽刺的口吻用中国话说:“谢谢,Gibbs先生。”

西维吉尼亚共和党候选人Spike Maynard 在电视广告中使用中国音乐和毛主席像,攻击民主党籍对手Nick Rahall 支持在中国创造风力发电机就业机会的议案。一些共和党人攻击奥巴马政府的刺激经济计划,声称该计划帮助中国创造了二十亿美元的风力涡轮机技术就业机会。

据四月份庀祐舆论调查,美国人有百分之四十一认为中国是最大的经济强国;人数略多于指美国是最大经济强国的公众。所以历来对中国不友好的众院议长佩罗西要把中国当作众矢之的。

美国对中国缺乏战略信任,突出表现在“国家安全署”(NSA)阻止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购买华为设备问题上。去年底,AT&T打算为其新一代电话系统向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购买数亿美元设备。NSA给AT&T高级主管打电话,警告他要想继续跟政府做利润丰厚的买卖,就不要买华为的设备。结果,AT&T向瑞士Ericsson和巴黎的Alcatel-Lucent买了设备。NSA担心华为会在美国电讯网络中,搞秘密窃听。《华盛顿邮报》说:“尽管奥巴马总统说美国欢迎中国崛起,美国政府的很大部分把中国看作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奥巴马最近宣布国安顾问James Jones 将军辞职,将由他的副手Thomas E. Donilon接替。中国媒体在报道此消息时,说Donilon 曾任各种职务,经验丰富。却没有提到关键的一点。此人主张“重新平衡”(rebalance)美国的外交政策,迅速撤出伊拉克,更多聚焦于中国,伊朗和其它新兴的挑战。

美国一些人,例如曾经当过佩罗西助手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ESRC)副主席Carolyn Bartholomew, 担心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宁可采用中国的发展模式,而拒绝二战以来处于主导地位的美国模式。

尽管美国工会“劳联-产联”(AFL-CIO),“经济政策研究所”(EPI)和“美国制造业联盟”(AAM)等为了自身的特殊利益而反华,政客们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考虑,攻击中国。美国还是有一批明白人,如德克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James Galbraith,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学诺奖获得者 Joseph Stiglitz, 麻省理工学院的Alice Amsden 等。《左派商业观察家》杂志发行人 Doug Henwood 批评美国由来已久的“黄祸”论,要求美国人正视自己的问题。美国人的确有必要好好照照镜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